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

网易【旁观者洞察】前段时间发表了豆瓣网友@秦燕燕的自述帖。在女孩的帖子里,她详细回忆了自己在深圳做高端保姆两个月的真实经历。2011年,姑娘大学毕业,开始了深漂。她尝试过许多职业。从公司员工、小厂销售助理,到文案、网站编辑...前后有10多个。每次听说有朋友或同学在什么行业做得好,她就跟着做。

但每一次,短暂的尝试后,她都发现那些工作“不适合”自己。最后好像什么都学会了,却什么都没做。甚至有一次,因为羡慕李的生活,她果断回到农村老家,想当一名牧歌博主。但回去后发现,看似简单的烹饪视频,需要各种材料和工具,成本高,变现周期长。她又一次尝到了甜头,彻底放弃了。

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

李在拍一个视频,女孩不得不再次回深圳寻找机会。去年她在网上看到另一个女生说她在一个有钱人家做家教,月薪两万五。女孩瞬间想到,她看到过很多关于高飞侠年薪几十万当保姆的新闻。我立刻有了一个“想法”:我也可以这样。她马上去各种面试,加入了一家家政公司。刚上岗就接到一单工作:给雇主5岁的儿子当“英语老师”。听起来很高端,但是去了才知道,她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做家教,还有幼儿园、辅导班接送、玩耍喂饭。雇主家只有80平米,和她想象的大相径庭。工资每个月才7000,中介要交1000。多久,中介抽多久。正式开始的时候她更失望了。吃饭的时候,雇主家先吃,她最后吃——剩下什么,还剩下多少。睡觉就是和雇主的小儿子共用一个小卧室——一个属于她的地方,只有一张折叠床。她最需要突破的是伺候雇主的小儿子吃饭:一路站在5岁孩子身边,在雇主的注视下,吃一口,恭恭敬敬,用菜喂。女孩再也受不了了,没几天就辞职了。第二单,如她所愿,大房子,200平米。雇主40岁生了孩子,高兴得两个人都干脆辞职把公公婆婆带进来了。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,让保姆打扫卫生做饭。

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

这样一来,这个家庭就比较麻烦了。因为家里有宝宝,雇主要求房子绝对干净。女生去阳台拿抹布换“阳台拖鞋”;去客厅换上“客厅拖鞋”;进厨房、卫生间,还得换专用拖鞋。用白毛巾清洁攀登垫;用蓝色毛巾擦拭主卧地板;客厅和玄关也要分开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白天做饭打扫200平米。晚上给宝宝烧洗澡水,拎个热盆,把“客厅拖鞋”从厨房换到客厅,把“卧室拖鞋”换到卧室,再换“浴室拖鞋”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结果雇主说宝宝睡着了,怕水太吵,不让她洗澡。这个女孩彻夜未眠。第二天天一亮,她就离开了。第三,条件更好。大别墅,人口简单,只有女主人和女儿,还有一个带单间的保姆,属于“热门”雇主。但是女孩还是没有做到。原因是雇主的性格太强。催她做早餐和做家务的命令让她很紧张。女主人为了教育女儿而大声训斥,也会让她感到压抑。于是,她又匆匆离去。在帖子的最后,女孩无奈地写道,“我曾经以为我做不到再来一次。我可以一直当保姆。但是现在已经无路可走了。我再也不会踏入这个行业,哪怕是开不了锅。”02看来这个故事挺尴尬的。好像揭开了一个神秘行业的面纱,还挺好奇的。但如果你仔细琢磨,你会发现,这个女孩的遭遇其实太正常了。为什么她屡屡受挫?每一份工作总是低估它的辛苦和实际问题,这是一个方面。更重要的是,另一方面,她的信息来源过于匮乏和有限。当她听到哪个行业在赚钱时,她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了这个游戏。看到有人名校毕业,做高端家政赚得盆满钵满,就去赶“浪”。

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

但我从来不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“信息不对称”。当你以为自己掌握了某种一手信息可以赚钱的时候,其实那只是新闻、短视频加工、传播以来已经落后的二手或三手信息。以为是一片蓝海,其实行业早已饱和。女生秦燕燕也在自述中坦白:这两个月,她几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工作,因为保姆行业被牵扯的程度超乎想象。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来找工作,但是市场有限,所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:要40岁以下,会开车,会说英语,会给孩子做家教。竞争很激烈,很难找到谈吐轻松的雇主。所以,要么你只能得到一份单一的工作,你要忍受雇主苛刻的要求。或者,不得不离开。其实这恰恰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困境。2000年是土木工程行业的黄金时期。大学里的土木行业异常火爆,“三年总工程师,五年项目经理”的故事到处流传。于是,无数人报考,摩拳擦掌。但是现在,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已经到了成熟阶段,土木工人供大于求。一批又一批的土木工程师毕业了,只能去各种偏远的工地吃灰,工资也上不去,升职更难。最后只能“拎着桶跑了”。

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

就像知乎的问题:“坐办公室月薪一万和卖炸鸡月薪三万,你选哪个?”很多人看到高薪就被后者吸引。但一个9000多赞的回答严厉地揭露了真相:“就算卖炸鸡真的能月入三万,为什么别人能免费告诉你这种好事?当你们都知道这样的“捷径”时,别人怎么可能不知道,不会和你竞争呢?当越来越多的人入行,你就得无限扩大成本,提高竞争力。蛋糕这么大,你怎么保证能多拿一点?”这个逻辑说起来简单,却总是被我们忽略。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窥视效应”。当你的眼睛只透过一根管子看的时候,你只能看到狭窄的那根,而看不到管子外面的变化。当一件事占了上风,我们就把自己牢牢包裹在一个信息有限的茧里,相信这就是世界的全貌。越看越固执。但还是那句话: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,你损失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缺陷的必然。几个月前,润米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刘润在他的讲座“进化的力量”中讲述了一个故事。他认识一个叫宋婷婷的女孩,今年19岁,刚上大二。下学期,她成立了一家外贸电商公司,半年收入500万。你是怎么做到的?2020年初全球疫情爆发,中国大量海外订单被取消,几乎所有人都在唱衰自己的出口。但是宋婷婷有不同的想法。她发现,因为疫情,人们不再外出购物,全球需求确实略有下降。但这也是因为疫情,员工呆在家里,工厂关闭,全球供应下降更多。这意味着需求还是很多的,供给跟不上。她研究了更多的数据。中国菲律宾贸易投资中心公布,2020年4月,菲律宾商品出口同比减少41.3%。然而,根据某跨境采集机构发布的数据,同期,中国外贸竞争力指数大幅上升,为77.9。此外,由于疫情得到妥善控制,我们正在迅速恢复工作和生产。中间的“剪刀差”成了外贸电商的机会。

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

来源:微信官方账号【刘润】因此,经过充分考虑,宋婷婷开始面向海外买家,跨界直播。从一场万人以上在线观看的直播,现场就能收到300个意向问询。到现在每个月都有5000多个咨询,很多客户不问就直接下单。一个19岁的女孩,第一次创业,大获成功。

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

来源:微信官方账号【刘润】这听起来像是一个“天选之女”的幸运故事。但在宋婷婷“幸运”的背后,隐藏着对世界的清醒认识和判断,以及长远规划的理念。能飞的人很少,不是因为我们没赶上那个风口,而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。还有的已经开始梳理羽毛,活动手臂,风一吹就随时展开翅膀。但当人已经飞得很高的时候,你匆匆而来,那阵风早已停了。就像教父说的。“一秒钟看清本质的人,和半辈子看不清一件事的人,注定了不同的命运。”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:不是天赋,不是运气,而是对世界的认识。总是等待别人告诉的“捷径”,那只是后知后觉的陷阱。04作家@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么20是真实的,也是揪心的。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,日常生活中能接收到的信息有限,见过的市场也不够。所以没有机会改变我的生活?不一定。两点建议,分享给你。1.坚持先做复利高的事情。很多人不是没有机会,只是在转折点到来之前放弃了。不要因为别人的结果而打乱自己的步伐。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的。普通人没有资源,无法预测局势。有了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和坚定的耐心,一定会有出路的。我写过我在岗位上努力学习了5年,练就了一门高水平的专业技能,是杭州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。大润发阿姨也写过光控蚊,研究了13年,成了“控蚊专家”,被赞热搜。人需要先成长,然后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。这其实就是复利效应。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,学习专业技能,看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演讲...有了时间的加持,你的积累一定会收获惊喜。2.不要让学校成为你教育的终点。很多人毕业后基本就不读书了。但正如樊登所说,“只有读书,才能使你与过去的人交流,穿越时空,与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、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思想交流。”如何在有限知识构筑的信息茧中拥抱日新月异的时代?只有脑补,才能对未来有清晰的判断,不盲目踩坑。我们这些普通人,与其总幻想着走捷径发财,倒不如老老实实给自己升职。永远不是运气能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。而是视觉、认知、经验的力量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平。参考:观光洞察:豪宅年轻家政:无桌无地下室,月薪6000

小程序
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, 微信扫码免费查看全部内容
❶请打开微信.”
❷扫码右侧“小程序二维码,登录小程序。
❸在微信小程序里搜索“资料名”即可查找到你需要的百度云或者阿里云链接。

以上就是本站(https://xpzu.cn)作者:过分偏执投稿,提供的关于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的内容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女大学生自曝做高端保姆时崩溃: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公平...来自网络分享,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,谢谢你的关注。本文链接:https://xpzu.cn/1075.html

(0)
上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上午10:28
下一篇 2022年6月28日 上午10:36

相关推荐

.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