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听过“什么,什么,元”“某某,元”这样的词吗?
但是女儿村只联网,上网速度慢。
所以昨天才注意到,不过好像以前听过。
因为人们似乎赋予了这个词一个不好的含义。......
少女第一次看到圈子外的卢卡·布拉西这个词,看到的是热搜。
之前网上有一篇文章叫《我潜伏在上海的“名人”群里,做了半个月的名人观察员》。
有这么一位网友,声称花巨资500元潜入魔都名人,带大家走进名人的真实世界。
结果事实证明,这并不是一个豪华高级的群体,明明是一个群体的高端版本。
六个人在里面喝一杯咖啡,三个人拼一双丝袜...
依次拍照,发布到社交媒体上。
从此,“交际花”这个词成为了整个网络的嘲讽,逐渐退出网络。
但是,再火起来的时候,那意思好像更狠了。
首先,“佛缘”。
少女查资料,最早从去年开始批判“佛缘”。
当时一些书、音等平台封了一些与“佛缘”有关的账号和文章。
后来连佛教协会都开始批判“佛缘”。
但同一天,“佛缘”的客户端澄清,自己的照片被恶意炒作。
她只是跟着他妈去灵隐寺拜佛献香油,然后穿了旗袍,也觉得更美了。
于是照片被疯狂吐槽甚至辱骂。
她真的因为这个被骚扰了。她的名字被封了,还被人肉了。
家人的信息也被泄露,精神状态出现了很多问题。
这个年轻女孩了解的不多,很难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。
然后就是“宝贝运气”。
之前有个新闻,女子跑到幼儿园门口炫耀性感。
还有视频说明:“佛元”刚走,“宝贝元”又来了!
露肩短裙和黑色丝袜,露出大腿整理书包和鞋子——书包标签也没有去掉...
全套网络名人式表演,里里外外大写“假”字。
目击的幼儿园家长说,那个女的和四五个摄影师拍了一下午,然后他们劝她离开。
放心吧,这个更离谱,“校医袁”......
去年,一所大学的美女“校医”穿着白大褂和黑丝袜出现在操场上。
看到这一幕,年轻女孩看起来像是网络名人,上次接幼儿园的那个女孩。
它也用同样的配方,但这次是一个新的职业——医务工作者。
有网友说:又一个想当网络名人的“医护士”!
眼尖的人怀疑这些“袁”和“宝宝袁”是某网络名人公司策划炒作出来的。
女生觉得你可以脱下白大褂这样拍。
但是一旦穿上白大褂,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!
这些穿着黑丝高跟鞋的“校医”是对医护人员的不尊重!做网络名人起码要有底线吧!
从此“元”字在本义上越走越远。......
《说文》解释说:袁,一个美丽的女人,也是帮助别人的。
词语揭示了美丽的含义。
在诸多社会现象的发酵下,偏离了初衷。
以至于当真正有意义的人出现时,让人失去了目光。
3月14日,微博里一个博主朱朱发了一条推文,结果被称为热搜。
“今天,我以第一名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数学建模系毕业。学无止境。未来,我将继续在牛津攻读数学博士学位。虽然我拿到了牛津200%的博士奖学金,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,在几个学院里,中国女性真的是少数。”
我本想用优秀填满她的屏幕,但这时候,我听说有女生在牛津数学系出了成绩,进了金融圈。
有的男人闻到味道就来了,开始轮番批判。
有人质疑她才28岁怎么会有这么多经历。
有大V质疑她的学习、工作、成长的时间线,评论区质疑她的学业,认为没有数学建模的部门:
“数学建模最多是个专业,不是系。编的时候能不能专业一点?”
“真正的清华北大学霸是不会炫耀自己的。”
这么漂亮的女生怎么学数学?
呃,这些人的思想生活在石器时代吗?......
于是她被围攻,被称为“学院派袁”。
还有一个数学大V有数学题,想试试这个女博主的深度。
结果朱朱回复了解题方法,提出问题条件不足。
数学大V承认,那个女生应该是真正数学系毕业的,基本功还是挺厉害的。
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,朱朱也发声了。
少女仔细看了看自己自述的经历。的确,大多数人真的无法理解这种生活。
“20多岁,在高盛摩根工作7年,牛津读博。”
“2004年,我十岁的时候,因为调皮捣蛋被校长从小学退学,开始了在家自学的生活。”
“2006年,我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深圳国际交流学院,一所国际高中。”
“2010年,我如愿考上了牛津大学。16岁进入牛津数学系,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女学生。”
“2011年,我开始了在伦敦一家投资银行的第一次实习。赚到我的第一个10万,我也想成为改变世界的人。”
“2014年,我完成了在牛津的学业。作为最年轻的应届毕业生,我一头扎进了华尔街。”
“2017年,我第一次跳槽,从摩根跳槽到高盛,有了第一套房子和第一辆车。”
“2019年,我开始做数学题,看研究,下班的间隔时间在机场和餐厅通宵学习。”
“2020年,我再次被牛津大学录取,回牛津读硕士,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。”
这种经历,就算是做梦,也算是高配,但这是人家真实的简历。
别的不说,光是我在家自学考上了国际高中,就比女生强。......
女生属于,你要是敢把我放家里,我就给你一个花花公子。......
可耻。
看到这里,有些人或许应该反思一下。
发生了什么事,让一个原本美好的词变成了做作、引流、鞠躬的代名词?
女生觉得社会上对两性都有刻板印象:
女性更“虚荣”,更“无脑”,爱在社交平台上“秀自己”。
但是,当这种偏见遇到媒体缺乏客观事实,带有倾向性表述的报道时。
自然引起了网友的反感。
那么我们就要擦亮眼睛,不能因为某些人为了吸引流量,获取利益。
把“元”这个称谓污名化,甚至让大家否定所有的“元”,是不正确的,也是不公平的。
让“元”字不再被污名化,回归本义,或许是当务之急。
网友热评:
逆姚:其实大家都质疑她。一方面肯定有性别歧视;另一方面,应该是她的高调和文案描写太俗套了。一般学院派的人不太习惯这样赤裸裸的po自己的成果。所以大家都以为是“微信生意”。
第56353501点:既然你在享受这个世界对年轻漂亮女孩的好感,那就请承受这个世界对年轻漂亮女孩的恶意。你不能占尽优势,对吧?
Fanti 1:主要是因为网上假货太多,大家想当然的认为有猫腻。在现实生活中,如果她是我的七姨,甚至是转了好几圈的邻居,我也会选择相信。
以上就是本站(https://xpzu.cn)作者:低调渲染属于我的年华投稿,提供的关于“牛津第一,16岁上大学”28岁女生被骂学术媛?评论区炮火连天:你给人提鞋都不配!的内容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“牛津第一,16岁上大学”28岁女生被骂学术媛?评论区炮火连天:你给人提鞋都不配!来自网络分享,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,谢谢你的关注。本文链接:https://xpzu.cn/2227.html